点击数:135 更新时间:2024-04-17
1、协商解决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直接进行协商解决劳动纠纷问题,协商解决不是必须经过的程序,双方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协商。2、申请调解
当事人可以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3、仲裁处理
当事人可以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诉讼解决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劳动纠纷,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诉讼程序具有较强的法律性、程序性,作出的判决也具有强制执行力。1.仲裁请求不当的风险
当事人在申请仲裁时,应根据客观事实和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的请求事项,否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不予支持。2.超过仲裁时效的风险
当事人提出仲裁要求时,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超过时效申请仲裁的将不予支持。3.逾期改变仲裁请求的风险
当事人增加、变更仲裁请求或提出反诉时,应在劳动仲裁委员会指定或许可的期限内提出,否则仲裁委将不予受理。4.不按时出庭的风险
无正当理由未到庭或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对申诉人按撤诉处理,对被诉人可作缺席裁决。5.举证不能的风险
当事人没有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时,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除法律另有规定外。6.不按时交纳仲裁费用的风险
当事人应在收到案件通知书后5日内按规定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处理费,如确有困难无力交纳,可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部门证明,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费用的缓、减、免交。无故不按规定预交费用的申诉人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申诉。7.不当行为的风险
当事人提出主张时应实事求是,提交的证据应为原件、原物或经仲裁委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复制品。当事人不得虚假陈述或作伪证,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