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与不成立怎么办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无效法律知识

合同无效与不成立怎么办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1-19

 
167048
签订合同的时候,合同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才会生效的,合同无效是不具有约束力的,而合同成立不等于合同生效,合同生效和合同成立是有区别的,那么合同无效与不成立如何处理?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合同无效与不成立的处理方式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无效是指合同不具有约束力,而合同不成立是由于缔约过失造成的。根据不同情况,对于合同无效和合同不成立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合同无效的处理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无效的合同需要进行处理,其中包括财产的返还和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对于因合同取得的财产,根据法律规定应当予以返还。如果无法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进行折价补偿。此外,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同不成立的处理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恶意磋商、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于因合同不成立造成的损失,由过失方承担赔偿责任。过失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合同成立的条件

订约主体的存在

合同成立需要存在双方或多方的订约主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可以是合同当事人本人或其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概念,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即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

依法进行的订立

合同的订立必须依法进行。依法签订合同意味着合同的订立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因此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合同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将不予承认和保护。

主要条款的协商一致

合同的成立要求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协商一致。协商一致意味着经过双方当事人的谈判和讨价还价后,达成了相同且没有分歧的意见。

要约和承诺阶段的具备

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如果合同只停留在要约阶段,没有经过承诺阶段,那么合同未成立。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通过合同要约和对此的承诺达成一致而成立。
延伸阅读
  1. 隐名股东出资行为是否触犯相关法律
  2. 合同无效对合同诈骗罪的影响
  3. 不是产权人却签了合同的效力问题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解释二
  5. 合同纠纷的法律后果

合同效力热门知识

  1. 小产权房被拆是否有赔偿?
  2. 专利实施计划许可合同
  3. 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生效时间
  4. 如何证明私自修改合同
  5. 应采用书面合同而未采用有什么法律后果
  6. 合同方不承认签约人已授权的处理方式
  7.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合同效力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