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05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状态。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定条件,这些条件被称为合同的有效要件。不同国家的法律一般规定以下条件为合同的有效要件:
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订立合同的资格。个人作为公民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并具备完全智力;法人必须经过合法注册并在经营范围内进行合同订立;某些非法人组织或团体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成为合同当事人。
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提出的要约或承诺必须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行为人的意愿与其外在表现是一致的。然而,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意愿与外在表现可能不一致。例如,一方当事人故意捏造假情况或隐瞒真相,导致另一方当事人错误地订立合同;或者一方当事人利用另一方的急需情况进行要挟或强迫接受不合理条件的合同。这些合同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因此不受法律保护。
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即合同标的物或行为不得违反国家明令禁止的买卖或法律、政策禁止的行为,也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合同的内容合法还包括合同标的物的数量、质量合法,价格合法,并且当事人的目的不能规避法律。形式合乎要求的合同是指根据法律规定需要采用特定形式的合同,例如不动产买卖合同需要采用书面形式。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不同类型的合同有不同的生效时间:
原则上,依法成立的合同在成立时即生效。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在完成相关手续后生效。如果在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法院将认定该合同未生效。
对于需要办理登记手续的合同,如果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登记后生效,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会影响合同的效力,但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不能转移。例如,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抵押合同和商品房买卖合同都需要办理登记手续,未登记不影响合同的生效,但会影响物权的成立或转移。
当事人可以附加条件或期限来约束合同的效力。附加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条件达成时生效,附加解除条件的合同在条件达成时失效。如果当事人不正当地阻止条件达成,法律将视为条件已达成;如果当事人不正当地促成条件达成,法律将视为条件未达成。附加生效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生效,附加终止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