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之债的特定情况有哪些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5-03
根据债的标的不同的,可能分为选择之债和特定物之债,对于选择之债而言,债的标的是可以代替的,选择之债可以约定发生。那么,选择之债的特定情况有哪些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选择之债的特定情况
一、因合意而特定
根据当事人的协商一致,选择之债可以因合意而特定。当事人从多个给付中选择一个作为债的标的,从而明确了给付的内容,使选择之债成为简单之债。
二、因行使选择权而特定
选择之债中,享有选择权的人可以行使选择权,从多个给付中确定一种给付,使选择之债成为简单之债。这是选择之债特定的常见方法。1) 选择权的归属选择权可以归属于债权人、债务人或第三人。根据大多数国家民法的规定,除非法律或当事人另有约定,选择权属于债务人。在选择之债产生时,法律通常规定了选择权的归属;当事人可以根据约定确定选择权的归属;当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约定时,应权衡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利益,选择权应属于债务人。选择权人行使选择权,以一方的意思表示确定一种给付,使债成为简单之债,从而发生法律关系的变动。选择权属于双方当事人时,为非专属权,可以继承,也可以基于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而转让给其他承受人;但当第三人享有选择权时,原则上应由第三人行使,不得转移给他人。选择权与债权有附从关系,一般不得与债权分离而转让。2) 选择权的行使债权人或债务人行使选择权时,应通过意思表示向对方选择的给付,选择的效力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发生,不需要相对人的承诺。如果由第三人行使选择权,大多数国家法律规定第三人必须向债权人和债务人都表示意思,但也有些国家法律规定第三人只需向债权人或债务人中的一方表示意思,比如日本。如果第三人的意思表示同时到达债权人和债务人,选择的效力同时发生;如果第三人的意思表示先后到达债权人和债务人,选择的效力以后一意思表示到达时发生;如果第三人的两个意思表示内容不同,无论同时还是先后到达债权人和债务人,都不会产生选择的效力。选择为意思表示,适用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规定。当意思表示存在瑕疵时,比如错误、欺诈、胁迫等,可能导致选择无效或可变更、可撤销。选择权人在选择时可以采用明示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默示的方式。选择的意思表示一旦被对方知悉,就产生了选择的效力,除非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同意,否则不能随意撤回或变更。对债权人或债务人行使选择权的,其撤回或变更应征得相对人的同意;对第三人行使选择权的,其撤回或变更应同时征得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同意。
三、因给付不能而特定
给付不能对选择之债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1) 如果在多个给付中发生一个给付不能,但剩余的给付仍有多个可供选择,选择之债仍存在于剩余的给付之上。2) 如果在多个给付中因给付不能只剩下一种给付,由于选择权已无法行使,该选择之债成为简单之债。3) 如果多个给付全部都无法进行,这时适用法律关于履行不能的规定处理。因给付不能而导致选择之债特定的情况,属于前述第二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