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物与失物的区别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法律知识

无主物与失物的区别是什么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0-05-25

 
143536
现在身上的东西多了,也容易丢失,与之对应的我们也经常捡到各种各种的失物,那么失物和无主物究竟有什么区别,因为无主物可以归自己所有,而如果你贪墨失物就不是合法行为,那么怎样区分这两个事物,手心律师网的小编将为您具体介绍两者的概念和区别。

一、无主物的概念

无主物是没有所有人或者所有人不明的物,如抛弃物等。无主物中,所有人不明的物,是指无法明确所有人,而不是指讼争之物。

二、无主物的权属

对无主物,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时,按先占原则取得所有权,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从其规定,如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三、失物的概念

失物,指丢失的东西、遗失的财物。

四、无主物与失物的区别

其实这不算一个问题。区分无主物和遗失物就看这个东西放在大街上,你不捡,别人有捡的吗?比如你在大街上发现个钱包,你不能认定为无主物吧,即使当初由于人家两口子打架,赌气把钱包扔了,也不能因此认为是抛弃物吧。

关键看此物的价值,一般来讲,没有实际价值,很普遍,自然产生的,如鹅*石,就认为是无主物。实际上,严格来说,我国是没有无主物的,都是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者集体。

遗失物是指他人丢失的动产。遗失物并不是无主物,也不是所有人抛弃的或因为他人的侵害而丢失的物,而是因所有人不慎所丢失的动产。不过,除所有人以外,因占有人不慎丢失的合法占有的物,也为遗失物。无主物是没有所有人或者所有人不明的物,如抛弃物等。无主物中,所有人不明的物,是指无法明确所有人,而不是指讼争之物。对无主物,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时,按先占原则取得所有权,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从其规定,如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五、无主物的范围

民法上区分有主物和无主物的目的,在于无主物适用先占原则,有主物则不适用。无主物的本质属性是:对无主物的任何支配,均不得侵犯任何人权利,因此先占者可取得所有权。这意味着无主物上不仅无所有权,而且无任何权利。

根据物在一定时期是否有归属,可将无分为有主物和无主物。有归属的物为有主物,无归属的物为无主物。由于我国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国家基于自然权属制度几乎拥有我国领域内所有资源所有权。加之采取了公有主义立法例将所有人不明的物收归国有,实际上是以国家强制力扩张对物的所有权。因此无主物的范围仍按有无归属的标准来确定,无主物的范围势必会严重缩减。无主物的范围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的扩大。笔者认为无主物的范围应有以下几类:

1、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即在一定时期无所有人或其所有人放弃其所有权的物,如抛弃物,无人继承的物,来自外太空的坠落物陨石等。

2、不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即有主而所有人不明的物(文物或其他特别法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埋藏物,隐藏物,无人认领的拾得物、漂流物等。此类物虽然有主,但由于时间久远或其他原因根本无法确定物的所有人,从而使物的权利在一定时期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如果这一时期过长,不利于物的流通转让和效用的充分发挥。因而恢复此类物所有权无主的最初状态,确定其的无主物地位十分必要。

3、无关国家重大利益的天然孳息,如较小的个体矿石、玉石(请与矿藏严格区分)。

无主物与失物的区别大致都可以在上文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对于无主物,我们实行的一般是先占归你的原则,也就是说,只要是无主物,你先占有了,那么这个无主物就是属于你的了,因为你不论怎么支配处理这块无主物,都是不侵犯他人权益的,也一点也是很符合我国的一种道德心理的,但是失物的处理就大大的不同了,总的来说,捡到失物的话还是及时归还失主才好。

延伸阅读
  1. 《民法通则》中的物权归属界定
  2. 无主物的含义是什么,无主物如何处理
  3. 无主物的先占取得制度是什么
  4.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什么是无主物
  5. 无主物构成要件如何认定

债的种类热门知识

  1. 高利贷的风险及其法律问题
  2.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
  3. 父亲欠的债务,儿子有责任偿还吗?
  4. 高利贷本人还不起担保人是否需要还
  5. 遇到高利贷催收如何处理
  6. 放高利贷判刑标准
  7. 高利贷要偿还吗,是什么相关规定
债的种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