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5-16
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并在到期时返还借款本金并支付利息的一种合同。
1、除非自然人之间另有约定,否则借款合同通常采用书面形式。
2、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如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能够有形地表现合同内容的形式。
借款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当事人对于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时,如果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标的物和数量,一般应认定合同成立。但如果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则不适用此规定。
2、对于合同中缺乏的其他内容,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人民法院将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予以确定。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如果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但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盖章地点不一致,人民法院应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如果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的签字或盖章地点不同,人民法院应认定最后签字或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
2、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履行地点,而涉及货币支付,那么履行地应为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因此,在借款合同当事人双方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借款人所在地应被认定为借款合同的履行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地点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但选择的法院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如果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那么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根据规定,借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括利息本数),超过此限度的部分利息将不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