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债权让与法律制度的缺陷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转移 > 债权转让法律知识

中国现行债权让与法律制度的缺陷是什么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7-23

 
140575
中国合同法第79条至第83条规定了可让与债权的范围、债权让与的效力、债务人的抗辩权和抵销权等,这些制度构成了国债权让与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因其存在以下缺乏之处,阻碍了债权让与的顺利进行。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债权让与中的可识别性问题及其影响

债权让与中,保证受让人能够平安地取得债权是债权让与制度的首要问题。受让债权本身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具有预期的法律内容是影响受让人平安地位的关键因素。

债权存在和内容的确认问题

根据民法,普通债权原则上只需要当事人合意即可发生,法律不要求特定的形式。无论当事人的合意采用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都很难确认债权是否存在和债权的内容。即使合同书标明债权的发生和内容,也不能确定债权是否消灭。这给受让人带来了受让“已经消灭的债权”风险。

债权的限制问题

根据国合同法第83条规定,债务人可以行使抵销权,而这是法定抵销权,无需在合同中约定或公示。作为合同之外的受让人无法知道抵销权的存在,因此面临着不能或不能全部取得受让债权的风险。即使善意受让人在债务人主张抵销权之前行使撤销权,或在债务人主张抵销权之后向让与人行使求偿权,这些都只是事后救济措施,无法保证受让人支付债权让与合同价金后不承担求偿权无法实现的风险。

债务人抗辩权对债权流通的阻碍

根据国合同法第82条规定,债务人的抗辩权可以阻止或排斥债权的成立、存续或行使。不论抗辩事由在接到债权让与通知前已存在的实体法或诉讼法上的抗辩,都可以对抗受让人。债务人行使抗辩权使受让人面临债权无法实现的风险。每次债权让与,债务人对前债权人的抗辩都能向新债权人主张,债权让与次数愈多,新债权人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尽管立法对债务人的抗辩权进行了限制,即债务人仅能以接到让与通知时可以对抗让与人的事由对抗受让人,但这种限制无法保证债权让与的平安性。

债权双重让与的问题

现行的债权让与并没有像物权变化那样进行公示,导致让与人将同一债权分别让与给两个不同的权利主体。现行法没有规定债权双重让与的法律后果。由于缺乏有效的公示方式,无论采取时间优先原则还是通知优先原则,都有可能发生让与人、某一受让人和债务人串通损害其他受让人利益的情况。这使得受让人在受让他人债权时都会心存顾虑,因为受让人无法准确地知道自己是否是第一次债权受让人或最先进行通知的受让人,也无法确定自己能否取得债权。面临债权自身不获清偿和无法取得受让债权的双重风险,第三人很难愿意接受债权,债权人通过债权让与实现融资的目的也无法实现。

禁止让与条款对利益平衡的影响

国合同法第79条承认了禁止让与约定在当事人之间的效力,但对受让人的效力没有明确规定。无论采取绝对无效说、绝对有效说还是相对有效说,都无法有效地平衡债务人和受让人之间的利益。绝对无效说保证了债权让与的交易平安和债权的自由流通,但剥夺了债务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绝对有效说虽然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但过分注重意思自治而牺牲了交易平安。相对有效说试图协调意思自治和交易平安之间的抵触,但在现行债权让与模式下,无法实现这一目的。现行债权让与缺乏有效的公示方式,债务人无法将禁止让与约定公之于众,因此对善意的受让人而言,债务人对其不知道禁止让与约定的事实并无可归责性,现行法律无法寻找债务人和受让人利益的最佳平衡点。

结论

现行合同法的规定影响了债权的流通,其深层原因在于制度设计理念的落后。为增强债权的流动性,必须在保证受让人平安的前提下实现债务人和受让人之间利益的平衡,重新审视债权的相对性特征,并引入有效的公示制度。

延伸阅读
  1.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2. 一、医疗侵权责任中的追偿权
  3. 监管的发展历程
  4. 产品质量责任的认定方式
  5. 《产品质量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债的转移热门知识

  1. 巨额现金借条的效力及注意事项
  2. 招投标合同的债权债务转移问题
  3.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4. 私人借款欠条有效期限的规定
  5. 借款欠条的有效写法及注意事项
  6. 债权转让与代位求偿的区别
  7. 如何追回借款,没有借条怎么办?
债的转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2.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3. 缺陷食品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寻求救济
  4. 缺陷药品致人损害后该怎么办
  5. 缺陷产品造成了损害如何寻求救济
  6.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7. 医疗产品造成损害如何追究责任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