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的担保相关法律知识介绍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方式法律知识

债的担保相关法律知识介绍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0-05-25

 
139033
债的担保,是指法律为保证特定债权人利益的实现而特别规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以特定财产保障债务人履行义务、债权人实现权利的制度。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如何向民间借贷纠纷的担保人主张权利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及《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民间借贷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主张权利。

二、债的担保是什么

债的担保,依标的划分,可分为信用担保(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财产的担保)。所谓信用担保或人的担保,就是指由第三人(自然人或法人)以其信用确保债权的实现,实质上是把履行债务的主体及其财产范围,由债务人扩展到第三人。人的担保成为第三人担保,最终要落实到财产责任上,其典型方式就是保证,即由作为保证人的第三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保证人负责清偿。财产担保或物的担保是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确保债权的实现。由于特定财产成为担保财产后,所有人对其权利的行使受到一定限制,故其实质就是让担保财产退出交易领域,使债权的给付利息免遭不测的风险。若债务日呢不履行其债务,债权人可以通过处分作为担保物的财产而优先得到清偿。

对于具体的债的担保方式,各国民法的规定不尽相同,但不外乎以下六种:一是信用担保即人保,也就是保证;二是抵押;三是质押(包括权利质押);四是留置;五是定金;六是违约金。其中除一外,二至六均属于财产担保。而在财产担保中,抵押、质押、留置又属于物保,定金和违约金属钱保。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债的担保方式只有四种:保证、抵押、定金和留置(《民法通则》第89条)。违约金因其担保作用较弱,被归入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中,质押被归入抵押,实际上仍是六种。

我国《担保法》对《民法通则》作了重要修正。担保法中规定的债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五种。

延伸阅读
  1. 法律上留置权适用范围
  2. 担保方式
  3. 保证期间是否可以中断
  4. 债务人与担保人的责任分割问题
  5. 担保法第十八条:连带责任保证

债的担保热门知识

  1. 代位权的债权归属和行使条件
  2.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3. 抗辩权的定义
  4. 一、主债务人进入破产抵押人的追偿权
  5. 债务纠纷证据的种类及重要性
  6. 行使代位权的诉讼费用谁来承担
  7. 成立债权人代位权的条件有哪些
债的担保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