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撤销质押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债权人撤销质押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0-05-25

 
137796
债权人是指对债务人享有特定权利的人,债权人出借款项时,是可能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的,财产质押是担保的重要方式之一,质押要签订质押合同,那么债权人撤销质押合同的法律依据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债权人撤销质押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债权人撤销质押合同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合同法及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以不合法方式让质押人签订质押合同的,质押人可以申请撤销质押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四条 【可撤销合同】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权利质押的注意事项

1、书面质押合同仍然是办理相关质押手续的必经环节。不能因为有登记手续而疏忽书面质押合同。

2、对于新型权利质押的登记,必须确定适格的登记机关,否则登记将无效。尤其是在“其他股权”的登记问题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能还会结合新法规的要求出台相应的具体登记管辖及操作的细则。银行在办理手续时,应确保程序上合法合规,防范利害关系人抗辩登记的合法有效性。

3、对于应收账款的质押,应建立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格式质押合同,因为此类权利的质押的合法有效和足值问题与其他权利的担保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这里的“应收账款”既有具有物权属性的各类收费权,也包括了“债权”类的应收账款,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银行不仅应当关心这些应收账款自身的合法有效性,而且应该合理地评估其价值,以确保未来担保权益实现中变现的及时性和充分性。基于此,银行适当审查应收账款背景交易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有关当事人的信用、信誉都关系到应收账款担保的可执行性。

4、对出质权利的转让问题,建立配套的风险防控机制。由于《物权法》肯定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出质人可以转让应收账款、基金份额或股权,银行在操作中应重点防范该项规定可能带来的操作风险,防止应收相关出质权利转让价款的流失。

5、对于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时,如果无权利凭证,则银行应注意选择适当的登记部门。显然这些不同类型的权利,其登记部门无法统一,这也是立法未做出明确的原因,而且从这些不同类型权利的性质来看,一般的部门规章也难于明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适当明确则颇具现实意义。

延伸阅读
  1. 贷款合同
  2. 债务人多债权的优先受偿权
  3. 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及限制
  4. 银行贷款买车不还款的法律后果
  5.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债务担保的法律规定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质押担保的法律解读
  2. 公司转让后债权债务的继承问题
  3. 担保合同还款后的解除程序
  4. 主合同撤销后的担保合同处理方式
  5. 股权质押是否可实现债务转股权
  6. 债权的转让及其法律效力
  7. 流押条款流质条款区别是什么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