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医患暴力的情形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常识法律知识

引起医患暴力的情形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0-05-25

 
135913
医患纠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出现医患纠纷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患者家属暴力袭击医护人员的情况,造成医院的正式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那么引起医患暴力的原因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引起医患暴力的情形

暴力伤医事件频发与医患关系不断恶化有直接的联系,但又不可以简单的归结为医患关系。从根源上看,它是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医患对立情绪长期积累,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的结果,同时它也是诸多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医疗体制机制问题

我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而80%的患者却分布在农村。这种分布格局使得很多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集中在城市大医院,患者在本地或者级别较低的医院得不到有效救治或者根本就不相信这些医院而投奔城市大医院,使得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农村卫生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级别较低的医院由于缺乏患者而技术水平不断落后甚至医疗规模逐渐萎缩。长期以往,大医院由于疲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而使得技术发展缓慢,同时患者得不到很好的分流数量不断攀升,排队等候的现象出现,使得一医难求,产生看病难的现象。

2、医疗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服务的提供者医生掌握专业知识,患者往往不能或很难掌握自己所患疾病的具体信息,即医患信息不对称。同时医疗领域又充满很多不确定因素,加之新病毒、新病种出现,使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个体差异可能转变成复杂疾病,甚至导致患者失能或死亡,这些“治疗无效”事件与患者的预期或认知严重不符,这时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医患纠纷、摩擦不断,甚至出现暴力伤医。

3、媒体宣传的负面影响

(1)现在医院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媒体更是愿意对医疗纠纷事件进行报道,并且明显带有感情色彩。一些医患纠纷、暴力伤医事件经媒体报道、渲染、放大,而对后续的处理措施和结果没有做出相应的报道,这样便给患者提供了错误的信息——认为暴力伤医是自身发泄或维权的正确手段,打了医生害了医生也没有相应的后果,也不会有人去追究这些后果,使得暴力伤医事件频繁发生,且手段越来越残忍。

(2)虚假医疗广告监管不力

虚假医疗广告中,特别是在电视购物广告中出现的所谓“养生知识”,聘请“老专家”,使人们对医疗信息越来越不信任,认为有病治不好是因为医生都是卖药骗钱的,虚假医疗广告破坏的不仅仅是医疗药品市场秩序,更是破坏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职业的尊重。

4、医院自身因素

(1)重治疗、轻心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认识到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和心理因素,而医生现在的诊疗模式还仅仅停留在生物医学层面——重治疗、轻心理。患者及其家属在疾病折磨下或失去亲属的痛苦中,容易产生绝望或暴躁情绪,如果此时沟通不到位,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甚至矛盾升级为暴力伤医事件。

(2)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态度生硬、沟通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亲和力很差、言语不多,患者就诊后给患者留下很难沟通的不良印象。同时由于就医患者数量很多,医生只是机械性的问诊、开化验单,然后草草的将患者打发走,真正跟患者沟通的时间有限,当患者带着检查结果来询问病情、治疗及愈后信息时,他们态度冷漠、生硬,没有耐心,这样很容易引起患者不满的情绪。

二、防治暴力伤医的措施

1、转变医疗体制机制,从根源上解决医患矛盾

(1)进一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引导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分流患者

落实地方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责任,对确实有困难的地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渐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现状[6]。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卫生人才合理流动,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缓解农村、社区、西部地区以及艰苦边远地区卫生人才匮乏的矛盾。只有做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优化和技术水平提高,才能分流患者,才能做到小病到基层、到社区治疗,大病到城市大型综合医院治疗。

(2)改变医院目前的创收机制,合理化医务人员绩效激励机制,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

国家应全面深化医改,推行“医药分开”,彻底破除“以药养医”的局面;应该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出台相关制度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底改变现有的医务人员个人绩效与医院医疗收入挂钩、与效益挂钩的局面,认真研究符合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绩效分配制度。在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取缔红包、回扣等非法收入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平均工资3-5倍的水平核定医务人员平均工资[6]。做到绩效分配可以促进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病人为中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2、医院加强自身管理,针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实施控制

(1)转变治疗观念,加强人文关怀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的身(肉体或生理)心(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要求医务人员更多地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念、个人选择,给予患者充分的知情同意权,用医患平等的观念来改造传统的家长式医学方式。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

(2)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医疗质量及安全是患者对医疗服务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避免医疗纠纷的关键,抓好医疗安全管理,是改进医患关系的前提。医院的服务要向五星级宾馆看齐,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和质量推动医院的发展[7]。

3、媒体的正面宣传

医院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场所。为了满足患者的不时之需,全体医务人员节假日无休,24小时在岗,他们为了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无怨无悔的奉献自己的力量。媒体应加强对医院正面信息的宣传,让患者了解医院、了解医生,逐渐增强患者对医院、医生的信任。对于已经发生的医患纠纷,媒体不应用带有情绪化、偏激的、片面的、博人眼球的声音去报道,而应公正、正面的去分析报道,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使民众客观认识现有的医患关系和医患冲突以及“看病难、看病贵”体制层面的根源,缓解医患之间的正向冲突,构建客观的医患关系舆论氛围。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
  2. 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及其渊源
  3. 医疗事故诉讼的基本事项
  4. 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5. 护士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缓解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案例——患者住院14小时,离奇死亡
  2.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的制度
  3. 原告刘某主张医疗事故责任
  4. 医疗纠纷赔偿协议书范本
  5. 误诊引发的医疗赔偿案件
  6.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病人家属打砸事件
  7. 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的区别
医疗纠纷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