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垂危患者不能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情形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损害法律知识

抢救垂危患者不能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情形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15

 
135483
在现实生活中人身损害的情形是非常多的,而造成人身损害的时候,如果比较严重的,就可能要进行紧急救治的,紧急救治可能要动手术的,那么抢救垂危患者不能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有什么情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抢救垂危患者无需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的情形

依据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抢救垂危患者无需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近亲属不明;

2. 不能及时联系到近亲属;

3. 近亲属拒绝发表意见;

4. 近亲属达不成一致意见;

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当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以上列情形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不能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医务人员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如果患者因此请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将不予支持;而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怠于实施相应医疗措施造成损害,患者请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应予支持。

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

调解流程

产生医疗纠纷后,建议医患双方首先进行调解。调解的方式有三种,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调解。调解方式如下:

1. 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义务尊重患方知情权,应当对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做出专业性的说明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2. 调解: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的,应当签订协议书,并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

3. 第三方调解。

司法鉴定流程

如果纠纷无法成功调解,可以进行司法鉴定,根据司法鉴定结果进行法律程序处理。司法鉴定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一般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法律诉讼流程

在司法鉴定之后,可以进行法律诉讼。法院判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上诉。上诉期间原一审判决不生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期满未上诉或两审终审后,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延伸阅读
  1. 一、法庭回避规定
  2. 交通事故中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
  3. 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与条件
  4. 家庭关系主体与婚姻关系主体的区分
  5. 如何取消强制医疗措施

医疗纠纷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
  2. 医疗垃圾处理协议书
  3. 强制医疗的决定权
  4.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
  5. 医疗事故致死起诉流程
  6. 我国强制医疗方式的变迁及司法化
  7. 医疗事故导致刘某伤残案件分析
医疗纠纷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