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主体与婚姻关系主体的区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婚后个人财产法律知识

家庭关系主体与婚姻关系主体的区分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7-22

 
429889

在法律领域,家庭关系主体是指发生特定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义务关系的亲属。与此相对应的是婚姻关系主体,婚姻关系主体身份的存在仅限于缔结或解除婚姻关系的当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都是家庭关系的主体。

家庭关系主体与继承关系主体的区分

家庭关系主体和继承关系主体虽然都涉及一定范围的亲属,但是亲属状态和法律关系的内容不同。家庭关系主体必须是生存着的自然人,包括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的关系。而继承关系的主体以被继承人死亡为前提,仅涉及财产权利。继承关系主体的范围往往大于家庭关系主体,某些在被继承人生存时与之并无法定权利义务关系的亲属仍然可以享有继承权。

不同国家对家庭关系主体的规定

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家庭关系主体的规定存在差异。例如,德国的继承法规定了五个继承顺序,其中包括被继承人的远亲祖辈及其晚辈直系血亲。法国民法规定的继承人可以及于旁系亲属第12亲等。此外,各国继承法通常规定给未出生的胎儿保留应继份。然而,胎儿不能视为家庭关系主体。

我国家庭关系主体的构成条件

我国的《婚姻法》专设了家庭关系一章,将享有家庭生活权利和承担家庭生活义务的人视为家庭关系主体。构成我国当代家庭关系主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先,特定家庭的主体之间必须存在近亲属关系,包括自然形成的和依法设定的亲属关系。其次,家庭主体之间存在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任何人都不能以不在一起共同生活为借口规避在家庭关系中应当履行的义务。

家庭关系主体与家庭成员的区分

法律上的家庭关系主体与习惯上以共同生活为界定标准的家庭成员是不同的。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我国家庭规模呈现小型化的趋势,核心家庭成员的范围比法律上的家庭关系主体狭窄。在夫妻离异后,双方的子女一般只能与一方共同生活,但亲子关系并不因父母的离异而消失,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仍应履行相关的义务。某些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也不得推卸应尽的责任。

亲属之间的义务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亲属之间并没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但一方自愿对另一方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叔父自愿供养侄子女、舅母自愿资助甥子女等。这体现了亲属之间互助互济的道德风尚,但供养人和被供养人并不能构成家庭关系主体。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祖父母与孙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义务是有条件的,其中一方不局限于法定条件自愿履行义务,这种情况应视为家庭关系主体履行义务的范围。

延伸阅读
  1. 法院对父子关系的宣判断绝
  2. 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解释
  3. 婚后协议书范文
  4. 家庭冷暴力离婚的法律途径
  5. 老公用房贷去赌博离婚怎么

夫妻财产热门知识

  1. 家庭关系主体与婚姻关系主体的区分
  2. 老公个人债务与妻子的关系
  3. 现役军人离婚的法律规定
  4.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
  5. 家庭暴力案件:黄*仁对妻子段*贝实施暴力行为
  6.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7. 给女方彩礼是婚前财产吗
夫妻财产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