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0-06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它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指行政机关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符合条件的申请下,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或延迟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行为。
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拒绝履行、不予答复和拖延履行。这些行为可能侵犯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与行政中的“乱作为”一样,都是行政违法行为。
关于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学术界存在两种主张。一种主张认为,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包括行政主体具有作为义务、行政主体具有作为的可能性和行政主体在程序上表现为有所不为。另一种主张认为,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除了需要具备一般行政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还需要具备自身的特有要件。
特有要件包括必备构成要件和选择构成要件。必备构成要件包括法定的作为义务、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选择构成要件则是指相对人提出合法申请。
对于上述两种主张,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将“行政主体具有作为的可能性”作为构成要件,既缺乏法律依据,也容易给行政主体找到合理的理由来逃避司法或行政监督。其次,期限问题也应当作为构成要件之一,即行政不作为的成熟与否应当在一定期限内有所作为。另外,第二种主张下的构成要件过于复杂,部分要件难以成为“要件”,例如主观要件,并不需要考虑行政主体的故意或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