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组织法有什么内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机关组织法有什么内容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9-21

 
132893

行政机关组织法的主要内容

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组成

行政机关是指国家行政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由行政机构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组成。

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

行政机关的职责是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对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决策和执行。行政机关的权限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裁决、行政处罚等。

行政机关的设置和编制管理

行政机关的设置由国家行政机构或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进行规划和决定。行政机关的编制管理包括人员配备、职务安排、工作分工等。

行政机关的决策制度和工作规则

行政机关的决策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决策过程中应遵循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听证、征求意见、公开决策等。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则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程序和规范,包括会议制度、文件管理、信息公开等。

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监督机制

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协调合作关系等。行政机关还受到监督机制的制约,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以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延伸阅读
  1. 行政处罚中没收非法财物是否可抵扣罚金
  2. 行政起诉状的合义、功能
  3. 刑罚罚金由谁执行管辖规定
  4.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5. 刑罚罚金的减免规定有哪些内容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2.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
  3. 法律咨询:行政诉讼共同地域管辖有哪些情况?
  4.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5. 行政机关处理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原则
  6.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7. 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什么样的案件适合自诉
  2.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3. 被拘传或者传唤了怎么办
  4.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5. 刑事案件管辖
  6. 受胁迫的婚姻
  7. 房屋买卖纠纷解决方式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