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亲属回避没回避会如何
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3-11-18
公务员亲属回避的法律规定及执行
引言
在国家公务员的任职过程中,回避亲属关系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旨在防止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介绍回避的定义以及在国家公务员中的具体规定和执行情况。
回避的定义
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在职务、所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使其避开有关亲属关系和公务的制度。
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是指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做出的限制。具体规定如下:
- 夫妻关系;- 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 近婚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公务员在担任职务时,还需回避与其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以及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的职务。
地域回避
根据《公务员法》第75条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适用地域回避的行政机关为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适用人员为担任上述机关和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地域回避主要规范对象为原籍任职。
公务回避
公务员执行职务时,涉及本人或者本人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婚亲利害关系的,或者具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情形的,应当回避。公务员应当回避的公务活动主要包括:考试录用、调任、职务升降任免、考核、考察、奖惩、交流、出国审批;监察、审计、仲裁、案件审理;税费稽征、项目资金审批、监管。
回避的执行
国家公务员在办理任职手续前应如实向主管部门报告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对隐瞒不报的,应予以批评教育并调整工作。应回避的公务员,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应采取行政措施予以调整。此外,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时应主动报告应回避的关系,对隐瞒不报的,应给予批评教育,并对因未回避给公务造成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相应处分。
结论
回避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旨在保证公务员执行公务时的公正和公平。国家公务员在任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回避规定,并主动报告应回避的关系。对于违反回避规定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批评教育和处分。仅通过严格执行回避制度,才能确保公务员的职责得到有效履行,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