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的分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法律知识

审计程序的分类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0-05-25

 
12731

审计程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⑴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取得了解的程序。根据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每次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都必须执行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取得了解的程序,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如何设计、运作方式,以便充分合理地计划审计工作。

⑵符合性测试程序。它是为了获取审计证据,以证实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的适当性及其运行的有效性。在符合性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可以大量运用观察方法和审阅方法,即审阅被审计单位有关内控制度的各种手册、文件,观察某一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当然还可以运用询问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或是注册会计师重新去执行某项控制程序。由于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有关,如果控制风险水平为很高时,注册会计师可以执行很少的甚至可以忽略符合性测试程序。

⑶实质性测试程序。它包括注册会计师实施对交易和余额的详细测试以及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应用情况进行的分析性测试。实施这类程序可取得证实管理当局会计报表认定是否公允的证据。在对交易和余额的详细测试中可以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和计算等单个的程序,详细测试和分析性测试各有其独特作用,二者不可相互替代。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中必须执行实质性测试程序。

由此不难看出,取得对内部控制制度了解的程序、符合性测试程序、实质性测试程序这三类程序的实施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它们也分别体现了审计工作的进程。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根据需要可分别在不同审计过程中予以实施,是一种单项的审计程序。

延伸阅读
  1. 企业兼并的法律程序和手续
  2. 外商独资企业股权怎么转让
  3. 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审计方法
  4. 对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的要求
  5. 发生公司分立纠纷如何处理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被审计单位转移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的处罚
  2. 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
  3. 审计监督范围进一步明确
  4. 工程审计的定义和目的
  5. 误区一:不对询证函保持控制
  6. 新条例增强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力度
  7. 国务院公布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