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4 更新时间:2023-11-29
行政程序不得跳越是指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法律行为时,必须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步骤进行,不能遗漏或疏忽法律预先设立的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设立旨在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轨迹,为行政主体设定了相应的程序性义务。行政主体必须按部就班地履行这些程序义务,否则将侵犯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影响法律的公正与严肃。
顺序颠倒是指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法律行为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先后顺序而作出行政行为,构成违法。行政程序是由多个步骤、阶段在时间上延续所构成的,如同链条一环紧扣一环,以保证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顺利进行。因此,行政主体不能先进行后面的行政程序,再进行前面的行政程序,否则将导致行为无效。
形式违法是指行政法律行为的作出应当采取某种法定形式而未采取,或采取了法律禁止的形式,构成程序违法。随着行政法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行政行为的法定形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一方面是为了监督行政主体的执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利。然而,由于我国的行政法规建设起步较晚,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导致现实生活中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时限违法是指行政法律行为的作出超过法定的时间限制,构成违法。为了保证行政活动的高效率,行政程序的各个环节应当有时间上的限制。例如,《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听证的时间限制。然而,在我们“依法行政”的建设过程中,行政主体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操作的现象并不鲜见。例如,行政主体没有按照法定的期限给予当事人充分答辩时间和出席陈述时间;或未按法定期限作出裁决,既不通知当事人也不经批准延期;或已过追诉时效仍追究相对人法律责任等。
行政程序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法律行为时,违反了行政法规规定的步骤、顺序、形式或时限,导致行政行为的无效性。在现实生活中,行政程序违法的情况比较复杂,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如果您遇到复杂的情况,我们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