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相互推诿不作为起诉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程序法律知识

政府机关相互推诿不作为起诉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0-06

 
126485
在实践中,我们都知道如果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是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但是政府机关相互推诿不作为起诉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呢?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政府机关相互推诿不作为起诉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政府机关相互推诿不作为起诉的条件

一、起诉状的准备

在起诉政府机关相互推诿不作为的案件时,需要准备起诉状,并清楚对方的基本登记信息,包括对方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电话等。起诉状可以自行撰写,也可以委托律师代写。此外,根据对方当事人数复印起诉状的副本。

二、证据的准备

在起诉政府机关相互推诿不作为的案件时,需要准备相关证据。首先,准备好自己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其次,收集所有对你有利的与对方发生纠纷的证据及其复印件,以及其他可能对你有帮助的证据和证人名单。

三、诉讼费的支付

在起诉政府机关相互推诿不作为的案件时,需要支付相应的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的支付地点是法院的立案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9条的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如果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可以口头起诉,并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0条的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政府机关相互推诿不作为是否可以起诉

如果政府机关相互推诿不作为,行政相对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程序如下:

一审

1. 起诉:行政诉讼实行"不告不来"原则,即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2. 受理: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如果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受理后,进入一审程序。此时,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3. 审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同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审

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执行。

此外,我国《行政诉讼法》还规定了申诉制度,即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请求的诉讼活动。

行政诉讼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法律公平性的重要途径。如果您遇到复杂的情况,我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1. 新条例增强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力度
  2. 民用机场扩建的程序
  3. 中山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工作规划
  4. 非法集资案件受害者的应对措施
  5. 拆迁农房补偿太低怎么处理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一个案子两个违法实施如何处罚
  2. 行政处罚违纪党员处理程序
  3. 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种类
  4.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6. 提供虚假学历入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7.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