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案件受害者的应对措施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2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遇到过非法集资的事情发生,非法集资不仅危害了当事人的利益,还破坏了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经济金融秩序。非法集资往往以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形式来骗取人们上当受骗。那么,非法集资案件受害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权益?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答。
一、向公安机关报案
被集资人应该摒弃个人立场,提高警惕,并及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例如,在四川芝元投资有限公司和张蓉蓉等19人集资诈骗案中,公安机关通过发现大量资金异动介入并侦破了该案。然而,由于被集资人在侦查过程中采取了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初尝甜头后对侦查行为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通过上访等方式对侦查机关施加压力,影响了证据收集、赃款赃物的扣押和查封等工作的进行,最终导致被集资人损失进一步扩大。
二、积极配合办案机关和政府
被集资人应该相信办案机关和政府,并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有些被集资人出于让集资人继续经营以返还本金和利息的愿望,明确要求办案机关不对集资人以犯罪论处,这导致办案与被集资人的认识不一致,增加了案件处理上的社会干扰和复杂性。
三、保存相关证据
被集资人应该保存好与集资有关的证据,包括借款合同、银行转账凭证等。非法集资案件中,涉案金额的认定往往是一个困扰公检法部门的环节。书证通常表现为欠条、借条形式,但其中记载的金额往往与实际金额不符。集资人往往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甚至在事发后销毁账簿,导致办案人员很难准确查明涉案金额。在许多案件中,还存在被集资人根据集资人的要求通过自己或下线账户直接将款项转账到集资人指定的其他被集资人账户的情况。这种杂乱的资金往来直接导致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很难收集相关证据证明自身的出资额,从而影响办案质量,妨碍对非法集资犯罪的有效打击。因此,被集资人要注意保存并提供完整的集资凭证等资料,以便公安机关尽快查明非法集资的相关案情,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权益,减小损失。
四、保持耐心和理智
由于非法集资案件涉及人数多、分布地域广、资产类型复杂,一旦发案,查清事实、锁定证据、处置资产都非常困难。公安等相关执法部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再经法院审判,如被告人上诉还需二审终审,判决生效后才能执行,才能返还退赔受害群众的损失。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受害群众一定要有耐心,克服焦躁心理,保持理智平和情绪,相信政府部门一定会依法处理好该类案件,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同时,要通过合理渠道反映自己的诉求,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干扰和影响案件处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被集资人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指望通过上访、缠访、闹访、聚集等非理性途径来"维权"。这样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被集资人在事发前拿到高额回报,而事发后政府承担责任,这将对侵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非法集资行为提供鼎力支持。政府部门不可能无视法律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