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权限法律知识

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0-05-25

 
125790
在生活中我们时不时就能听到一些位高权重的人下马,或者是某某地方官由于贪污的原因被抓,这是对我们的领导干部形象的抹黑,那么我们的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呢?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大家浅要的分析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领导干部含义

根据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领导干部是指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内设机构领导成员。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前提

领导干部在掌权、用权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发生了失误,甚至违法犯罪,一个共同原因是权力观不正确。大量的案例、大量的实证材料都证明了这一点:思想观念上的错误,必然导致行为上的滑坡,立场和态度发生偏差。在用权、掌权的行为上就会“出轨”,这是必然的。主观上出问题,客观上就会有偏差;主观上出了轨,客观上就会越线,因此,防止偏差、防止“出轨”,就要在思想上、观念上筑牢堤坝,打一个防火墙,也就是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重要前提。

对每一位领导干部而言,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党和人民授予了你多大的权力,你就有多大的责任。因此,领导干部应把权力当作是一种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正确地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造福人民,回报社会。

用制度制约权力运行是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保证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在不少领导干部中,权力私有化的问题还非常严重。有的同志一旦走上领导岗位,手中有了权力,就错误地把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

领导干部必须立党为公、公正用权。为民用权还是为己用权,是检验和衡量领导干部对党忠诚与否的试金石。从当前情况看,领导干部在权力运用上有四种倾向值得注意:权力私有化、权力功利化、权力人情化、权力本位化。这些现象尽管是个别的,但危害相当严重。

领导干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这种责任既体现为关注人民群众的思与虑,又体现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欲与求;既体现为倾听人民群众的诉与呼,又体现为解决人民群众的苦与难。

严格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是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根本

当前,少数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不规范,随意化现象还有一定表现。有的凭主观愿望办事,想当然,不经过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不顾实际情况和现实可能,盲目决策;有的从个人好恶、情绪出发,想一出是一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给权力蒙上浓厚的个性化色彩。权力运行过程不透明、不公开,搞暗箱操作,该全体讨论的问题只有部分人参与,该多数人研究的问题少数人说了算,该集体决定的事项由个人拍板。再如,不讲程序,不讲规则,该请求的不请求,该汇报的不汇报,该传达的不传达;该研究的不研究,该部署的不部署,该检查的不检查。这些现象亟待改变。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领导干部用权制度,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要有公正用权、勤政为民的真诚和良知,始终做到心正、眼正、身正,慎独、慎微、慎初,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住自己,自觉践行党的宗旨。

依法监督是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手段

对权力决不能缺乏必要的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这是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所必须达到的效果。如果说治标是打老虎、拍苍蝇,那么治本就是构建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打造权力的制度笼子,让行使权力者永远都在各方注视下工作。

对领导干部来说,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成为服务于民的利器,运用得不好,就会变为循私利己的载体。法国启蒙思想家**斯鸠说过,“一切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不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都要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以及法律、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守纪守法。领导干部应真诚地欢迎监督,主动听取党组织和党员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切实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当前,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实行政务公开。凡是需要公开而又有条件公开的政务和事务,都要尽可能公开。这样才能减少“暗箱操作”,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延伸阅读
  1.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
  2. 婚后买车如何签赠与协议
  3. 竞业禁止的主客体及内容是什么关系
  4. 政府采购的当事人
  5. 委托关系能否形成劳动关系

行政监察热门知识

  1. 行政组织的表现形态
  2. 政府通告的法律效力
  3. 双规是否属于强制措施
  4. 劳动保障信访:信访人的注意事项及法律责任
  5. 监察调查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的程序
  6.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
  7. 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责
行政监察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