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是否存在恶意举报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程序法律知识

如何区分是否存在恶意举报

点击数:80 更新时间:2020-05-25

 
125679
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是我国公民公民的权利,公民举报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有些是属于恶意的举报,是为了达到某些不法的目的,那么怎样区分是不是存在恶意举报的行为?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如何区分是否存在恶意举报

对于是否存在恶意举报的区别,主要看举报的事情是否有事实依据的,如果是通过捏造事实、虚构事实等方式举报的,就是属于恶意的举报。

相关法律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相关标签: 虚构是什么意思
延伸阅读
  1.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2. 霸王条款是否构成合同欺诈
  3. 绑架自己勒索家人的法律责任
  4.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5.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行政监察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2. 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
  3. 监察委与纪委的区别
  4. 双规期间对军龄的计算问题
  5. 监察机关的监察范围及合理性
  6.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7. 匿名恶意举报的处理方式
行政监察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