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审计证据进行鉴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法律知识

怎么对审计证据进行鉴定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2-08

 
12463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编制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如何对其鉴定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审计证据的鉴定原则及方法

一、审计证据的可信度

审计人员在鉴定审计证据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 第一手审计证据,如实地检查、观察、复核、调查等,比间接取得的审计证据更可信。
  2. 来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证据比来自薄弱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 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具可靠性,否则需要进一步审计。
  4. 原本文件比复印本、草本更可信。
  5. 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客观证据比主观证据更可靠。

二、审计证据的鉴定方法

对审计证据进行鉴定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审计人员需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满足一位明智的人所可能提出的一切合理的疑问。
  2. 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是指审计证据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真实性、重要性和充分性。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证据的类型和获取途径,确定证明力强的审计证据。
  3. 审计证据的经济性:审计证据的经济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效用与收集、鉴定这些证据的成本之间的关系。在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在必要时取得质量稍逊的其他证据代替。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重要的审计项目,注册会计师不应以审计成本的高低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若无法取得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应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延伸阅读
  1.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职责
  2. 债权人申请破产审查
  3. 公司解散清算程序及时间
  4.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所需材料清单
  5. 审计目标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审理报告的办理程序
  2. 会计记录所需使用的文字
  3. 有限公司减资是否需要审计
  4.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考虑因素
  5. 派出的审计机关对谁报告和由谁领导
  6.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7.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