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中律师应有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0-18
死刑作为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中最严厉的刑种。为从程序上保证死刑的正确适用,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不仅把判处死刑的权限划归中级人民法院,而且对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在一审、二审程序之外,还规定了一个审查核准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并规定死刑均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死刑复核权的收回与律师参与
问题的提出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将因杀人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下放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1991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又将毒品犯罪死刑案件的核准权下放给云南等6个省、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然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将死刑核准权收回,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今年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明确表示,死刑复核权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问题的存在死刑复核权下放自开始实施以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死刑复核的目的在于慎杀、少杀,防止错杀,能够在诉讼中多一个程序,就多一个发现错误的机会。然而,下放死刑核准权带来了一些明显的弊端。首先,最高人民法院仍保留对危害国家安全、经济犯罪等类型罪行的死刑核准权,使得对这些犯罪的复核标准与被下放的杀人、强奸等犯罪产生差异。同时,各地方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标准也可能有所不同,这势必有损国家的法制统一。另外,由于死刑案件归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高级人民法院是死刑案件的二审法院,而高级法院对部分案件同时享有死刑核准权。这样,死刑复核程序就形同虚设,死刑复核的初衷难以达到。
律师参与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地位
现状刑事辩护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在1997年进行了修改,赋予了律师更大的权利,包括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参与。然而,新的刑事诉讼法对于死刑复核程序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对现实的死刑复核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
问题的存在在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律师作为一般司法程序中重要的参与主体将在死刑复核程序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律师在死刑复核程序中应有怎样的法律地位及作用?律师参与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地位目前存在缺失。对于死刑复核的具体程序和律师的参与方式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律师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作用不明确。这不仅影响了律师的权益,也影响了死刑复核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结论在最高人民法院将收回死刑复核权之际,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完善成为了法律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死刑复核程序的公正和合法,需要明确规定律师在其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这样可以有效保障被告人的权益,提高死刑复核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