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3-09-26
死刑复核程序改革在限制死刑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在不核准率达到15%以及死刑缓期执行人数超过立即执行人数等方面。
自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这项改革的实施过程以及相关经验的总结,对于巩固和完善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死刑核准权由最高法院统一行使,这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最高法院授权高级法院行使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以来,许多人就提出的主张。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重大恶性犯罪频发,严打斗争和专项斗争持续进行,加之司法资源匮乏,无法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等原因,死刑核准权由最高法院统一行使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只有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这一目标才能成为现实。这给我们启示,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已经能够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充足的支持。只要是符合司法规律和法治国家建设实际的司法改革事项,都应该并且有能力得到实施。
死刑核准权统一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以后,最高法院能否完成这项改革,能否承担这项重大任务,无论在院外还是在院内,都存在着人们的担心和怀疑。然而,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在下级法院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最高法院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顺利实现了死刑核准权由高级法院多头行使向最高法院统一行使的平稳有序过渡。这确保了死刑复核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并在国际和国内取得了显著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其贯彻落实中央司法改革举措的执行力也是值得称赞的。可以说,最高法院向社会提交了一份满意的司法改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