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活动有哪些心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家安全罪法律知识

职务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活动有哪些心理

点击数:45 更新时间:2023-11-27

 
113512
职务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活动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

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对于侦破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他们的心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情况。

本能避险心理

职务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常常表现出本能避险心理。他们试图避免陷入危险境地,不承认犯罪事实,采取各种手段来逃避责任。

畏罪惧罚心理

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时常常感到内心不安,害怕被发现和受到法律的惩处。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掩饰和隐瞒犯罪行为,以避免受到严厉的惩罚。

侥幸过关心理

职务犯罪嫌疑人往往具有一定的职务和社会经验,他们熟悉政策和法律知识,并且在犯罪手段上比较狡猾和隐蔽。他们常常希望通过侥幸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顽固抗拒心理

有些职务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拒不认罪,坚决对抗,对自己将要受到的刑法处罚抱有抗拒的态度。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试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心理成因

职务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活动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包括经济、思想和体制等方面。

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地位

职务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前常常建立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甚至收买领导干部充当保护伞。这些关系网在他们的反侦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侦查中存在的问题

侦查中的问题也是犯罪嫌疑人实施反侦查活动的原因之一。例如,违法取证、取证不全面细致、案件拖延等问题都给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司法腐败现象

一些意志薄弱的办案人员被贿赂或受到其他干扰,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人亵渎法律,成为犯罪嫌疑人的帮凶。

关键证据丧失

有时案件当事人或证人逃匿,物证或书证被销毁,导致关键证据丧失,为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活动提供了机会。

办案人员的素质和立场

一些办案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办案水平不高,容易被犯罪嫌疑人利用。此外,部分领导干部对职务犯罪案件采取保护态度,也为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活动创造了条件。

对策

针对职务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活动的心理特征和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法律政策教育和思想教育,稳定被告人的思想情绪,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判断翻供真伪

认真分析翻供动机,分析翻供的前后关联性,对比分析证言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协调性,以确定翻供的真实性。

强化侦查手段

充分运用各种侦查手段,获取充分确凿的证据,堵塞翻供的漏洞,加快办案进度。

严厉处理顽固抗拒行为

加大打击力度,选择一些典型案件进行公开从重从严处理,以起到儆效尤的作用。

延伸阅读
  1. 案件立案前律师与当事人的会见权
  2. 重大立功表现量刑标准的界定
  3. 导读
  4. 案件判决需要犯罪嫌疑人供认吗
  5. 警察抓捕嫌犯后的羁押措施:看守所与拘留所的区别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2.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3.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
  4. 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之间的区别
  5.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7.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