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27
近年来,我国对于“套路贷”犯罪进行了严厉打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并针对“套路贷”制定了相应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规则。尽管“套路贷”一词在法律法规和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但它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刑法和刑诉法对其没有明确定义,相关法规也没有准确界定。在司法实践中,“套路贷”常被认定为诈骗罪的一种形式。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对于套路贷案件,如果涉及的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之间,应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如果涉及的诈骗金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之间,应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如果涉及的诈骗金额超过五十万元,应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和解释,套路贷是否构成犯罪及刑罚的判定主要取决于涉及的诈骗金额的大小。根据具体情况,法院将根据刑法和相关解释进行判决,并依法确定相应的刑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