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20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销售假药是否可以免于刑事处罚,需要根据销售假药的情节和是否过了追诉时效等情形来确定。如果情节轻微或者已经过了追诉时效,那么可以免于刑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该行为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该行为导致人死亡或者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该条款所定义的假药,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要认定生产、销售假药罪,重点在于确认犯罪对象是否为假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认定假药的标准包括:
对于以下情形之一的药品,将按假药论处:
如果一个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假药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那么他将被认定为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共犯。
如果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的行为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行为,将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如果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的行为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同时构成其他犯罪行为,将根据数罪并罚的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