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3-11-22
经营者在物的方面的安全保障中,需要关注建筑物、配套服务设施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建筑物、配套服务设施和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达到经营所需的安全标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必须符合《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并经过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合格。此外,经营者还需要符合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在服务场所内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并保证其良好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开业前必须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并经过消防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开业。另外,经营场所的电梯也有特别的安全要求,包括新电梯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安全使用证后方可运行,对在用电梯实行安全年检制度,并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允许运行,只有整改合格后方可运行。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经营者开业前审查上述硬件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作为开业的重要条件。此外,经营者还需要经常维护建筑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确保其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例如,电梯需要定期维护,确保正常运转;灭火器材需要及时更换药粉;安全出口不能上锁或被占用、堆放物品,以保证疏散通道畅通;消防栓和灭火器材不能被遮挡、压埋。只有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
经营者在人的方面的安全保障中,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并配备足够数量和合格的安全保障人员。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应根据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保安人员,并要求保安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同样,银行、证券公司等也应在交易场所设置保安人员;游泳场馆应在池边设置救生人员,并要求救生员经过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电梯操作人员需要接受培训、考核,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经营者还必须安排消防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员,并要求他们不得脱岗。如果经营者的工作人员未能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这一般被称为服务软件上的瑕疵或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