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认定标准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法律知识

价格欺诈认定标准是什么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2-23

 
104059
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情况,其中就有商家价格欺诈的可能,尽管这几个词很容易理解,实际上却有很多人不是那么清楚它们,也不熟悉价格欺诈认定。那么,价格欺诈认定标准是什么?更多相关知识,请您阅读手心律师网内容。

价格欺诈认定标准及相关行为

一、价格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

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即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1.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的商品信息(如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或服务信息(如项目、收费标准)与实际不符,并以此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2. 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3.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方式,诱导他人与其进行交易。
  4.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进行比较。
  5.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6.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7.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类、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8.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9. 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

二、价格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

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采取以下价格手段之一,即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1.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扣,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2.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做出价格承诺,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3.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4.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商品的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5.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6. 其他价格欺诈手段。
延伸阅读
  1. 一、放火罪的刑法规定
  2. 我国企业合并构成垄断的认定标准
  3. 基层工作经历的证明
  4. 关于竞业限制的违约金标准
  5. 走私犀牛角如何处罚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法律保护
  2. 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
  3. 购房者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
  4. 学校强制消费的处理途径
  5.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
  6. 强买强卖行为的法律后果
  7.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