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诉讼期间工资该不该给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12
工伤诉讼期间工资的支付问题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工伤职工在治疗工伤期间,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休养期间,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在停工留薪期间,工伤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的证明和确认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应当凭职工就诊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或者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机构出具的休养证明,由用人单位按照所在省市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确定。如果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或者存在争议,需要经过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工伤与公伤的区别
主体及相互间关系工伤发生在劳动关系中,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而公伤发生在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其工作人员之间,这种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具有行政属性。
待遇确定的依据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条例和地方行政法规确定。而公伤待遇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参加工伤保险待遇的资格工伤职工可以参加工伤保险,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公伤不可参加工伤保险,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是享受相关的公伤待遇。
待遇支付的主体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比照工伤保险待遇支付。而公伤待遇由所在单位支付。
争议解决途径对于工伤待遇发生纠纷的情况,可以适用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而对于单位公伤待遇有异议的情况,只能先通过人事争议仲裁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