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于处罚。犯罪中止指的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的处罚,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的,只要给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权益造成损害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但应当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因为犯罪中止是主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说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不大,所以即使追究刑事责任,也可以依法在法定刑的范围内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人民法院执行责令退赔时,出现中止执行情形的,法院中止执行,当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法院可以恢复执行。根据百度百科解释,追缴的意思是追查缴获,强令上交,退赔的意思是向原主退还或赔偿非法取得的财物等。但是对于盗窃罪等有具体被害人的犯罪行为而言,要适用退赔
影响刑事犯罪量刑的情节 一、法定量刑情节1、应当免除处罚的情节: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
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共同犯罪的犯罪形态也是如此。共同犯罪的犯罪形态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共犯人的行为使犯罪行为达到既遂,全体共犯人均构成犯罪既遂;其次,当全体共犯人均中止犯
犯罪中止必须结果没发生才算,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
免除处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符合某法定情节的免除处罚,例如从犯、中止犯等;第二种情况是虽然不具备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但是由于其他酌定情节的影响,也不需要对犯罪分子实际判刑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对犯罪分子做出免除刑罚判决。
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一)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原则上不能先民事后刑事。如果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且该犯罪案件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和责任承担,法院应中止审理并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先刑事后民事指在民事诉讼中发
认为行贿罪不存在未遂问题。即只要行贿人实施了给付财物的行为,不管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收受,都应认定为既遂。因为,行贿罪在客观方面所要求的客观行为即给予财物的行为已经完成。理由是行贿罪既然是一种故意犯罪,刑法总则对故意犯罪规定的构成犯罪预备、未遂或者中止的
首先犯罪中止是指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于犯罪中止的,没有造成损害的不予刑事处罚,就是不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应减轻处罚,比如下毒故意杀人,但看到被害人痛苦挣扎,心生恻隐之心,遂将其送医院抢救,结果保住性命,仍然以故意杀人罪
拦路抢劫发现是熟人住手属于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此情形不属于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根据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行为。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也放弃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不愿意中止,但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