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共同犯罪人进行正确的分类,是确定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前提,因为我国刑法贯彻罪责自负原则,而不承认团体责任。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问题,从国外立法例和司法实践看,基本存在两种方法:。 是按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活动分工的特点来分类;
对于脱离后其他犯罪者实施的犯罪行为,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脱离者不承担共犯责任,这与共犯处罚的根据密切相关。如惹起说认为共犯之所以处罚是因为与共犯者共同惹起犯罪结果。根据这一理论,在共犯关系脱离的情况下,脱离者不仅与其他共犯者解除了意思联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更多人一起故意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有效性认定标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出现了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共同犯罪行为的中止有效性应以整个共同犯罪是否最后达到
在司法实践中玩忽职守罪一般是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典型的过失犯罪如玩忽职守罪等不存在认定共同犯罪的主观前提。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仅仅据此规定,往往是不能准确认定共同犯罪的,认定公共犯罪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在司法实践中共同犯罪是非常多的,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是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的犯罪,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有主犯、从犯、胁从犯等的区别,而不现的犯罪分子,量刑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刑法规定从犯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的。依据《刑法》的规定,销售假冒商标的商
故意伤害他人,只有达到法定的轻伤,重伤标准时,才构成故意伤害罪,予以立案。犯故意伤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司法实践中,由于轻伤害犯罪罪行较轻,量刑较低,共同犯罪问题一直受到漠视,理论上也很少有人论及。因此,研究轻伤害案件中的共同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刑事犯罪是属于共同的犯罪,由两名以上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需要对所有的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但不同的犯罪分子量刑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共同犯罪的罪名可以是不一样的。通过案件的分析,共同犯罪不一定就形成共同的罪名,在实施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案件,如果提出上诉的被告人死亡,其他被告人没有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仍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如果第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并无不当,第二审人民法院只需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作出处理。根据司法实践,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查包括对案卷材料的程序性审查以及对案件的实
必要共同犯罪,简称必要共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以二人以上的共同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二是集团性共同犯罪,如刑法第294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这种形式的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甚为常见。此案中,甲、丙的共同犯罪即为事前无通谋的共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是个长期困扰刑事审判的突出问题,赔偿范围、标准、数额及兑现等问题在审判实践中都非常棘手,直接影响到司法公正。如过错问题,刑事认定被害人有过错,民事部分便可依法减轻被告人的赔偿责任,一般不要判被告人全额赔偿。又如共同犯罪案件,民事部
刑事案件中的涉案财物,司法实践中常用的提法是“赃款赃物”,而我国《刑法》中对于刑事案件中的涉案财物的处理原则主要体现在其第六十四条之规定:“犯罪分子违法犯罪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不能仅以后果为标准,则不能简单地认为,造成伤害他人身体甚至死亡结果的就是故意伤害罪,而没有造成伤害的就是一般殴打行为。司法实践中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不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脚造成后果的行为都认定为故意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多酷似共同犯罪的行为,但实际上并不满足共同犯罪的要件。
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问题,从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看,基本存在两种;是按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活动分工的特点来分类。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
司法实践中,对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犯罪分子事前通谋,为贷款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一般是以贷款诈骗罪的共犯论处。如果诈骗贷款行为是在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组织、策划下,与外部人员共同实施的,外部人员只起了辅助作用,则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