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脱离共同犯罪关系者怎么处罚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9-19
在我国很多刑事犯罪都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实施的,两个或以上的人实施的犯罪是属于共同犯罪,需要对共同犯罪人员进行主犯从犯的认定,那么对于脱离共同犯罪关系者怎么处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脱离共同犯罪关系者的处罚问题
脱离者的共犯责任
根据理论和司法实践,对于脱离共同犯罪关系后,脱离者不承担共犯责任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这与共犯处罚的根据密切相关。在共犯处罚的根据方面,存在责任共犯说、行为价值惹起说、惹起说等不同观点。无论根据哪一种理论,在对待脱离者的刑事责任上,都可以得出脱离者不对其犯罪行为负共犯责任的结论。
脱离者的脱离前行为
根据司法实践和相关国家的刑法规定,一般情况下,脱离者在脱离前的行为是免予处罚的。这一做法有理论上的依据和刑事政策上的考虑。从理论上来说,脱离者的行为属于着手前的预备或阴谋行为,对法益的侵害并没有实质的危险。同时,脱离者自动放弃了犯意,主观恶性较小。根据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行为,不应视为犯罪处理;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也应当从轻处罚。从刑事政策上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犯罪者改过自新,瓦解、分化和打击犯罪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脱离者的适当处罚
当然,并不是说脱离者可以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具体案情,对于以下情形之一的脱离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处罚:(1)预备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例如,甲和乙为了抢劫成功,事先各自购买了枪支。但在实施抢劫前,甲因惧怕而放弃犯意,并没有参加抢劫。甲的行为构成非法买卖枪支罪。(2)共谋实行重大犯罪活动,并进行了预备活动的情况。例如,共谋抢劫国家金融机关、爆炸国家重要设施等。是否属于“重大”的犯罪,应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使用的犯罪方法等因素。(3)为阻止他人实行犯罪做出了诚挚努力,但并没有真正阻止他人实行犯罪的情况。例如,被教唆者虽然答应放弃犯意,但仍然实施了教唆的犯罪。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应追究以上行为的刑事责任,也应从轻处理。即将脱离共犯者的行为作为从轻处理的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