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4-20
言论自由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宪法赋予了公民自由发表言论和听取他人意见的权利。然而,言论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由,而是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行使的自由。从公法角度看,言论自由受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制约;从私法角度看,言论自由受到他人权利的限制,例如名誉权和隐私权。
网络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的延伸,受到现实社会法律的约束。《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都对网络言论自由作出了限制。作为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网民应当承担言责自负,不能以宣泄情绪为由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甚至国家利益。
网民言论常常具有情绪化、粗俗化、偏激性和群体盲从性等不理智的特点。大部分网民很少质疑信息的真实性,仅凭主观冲动对信息发表意见,容易导致真相的掩盖和言论的失实。这种匿名性与虚拟性交织的状态使得发言者不考虑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的谬误。
权利和义务永远是统一的。然而,目前网民言论的状况是权利本位的无限扩张和义务本位的缺失。为了减少网络违法现象和增加侵权救济途径,博客实名制的提出并非限制言论自由权,而是让网民在发表言论时考虑到承担的责任,客观地对信息进行思辨,尊重事实和他人权利。
博客实名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网络违法现象和增加侵权救济途径,并非限制言论自由权。对于博客实名制存在的误读,大部分网友认为实名就意味着注册、写作和评论都要实名,从而导致话语权的丧失。然而,拟实施的博客实名制可能只要求博客登记实名,而对写作和评论可以保持匿名,无需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