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9-29
本案涉及廖某因怀疑丈夫与陆某有不正当关系,在网上连续六次发表言论,指称陆某与丈夫通奸长达两年,并声称陆某被发现后仍不改行为,并多次堕胎。
廖某不仅在微博中公布了陆某的真实姓名,还公布了其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尽管陆某进行了反驳,澄清了事实,但仍有许多人对陆某进行指责、挖苦、讽刺和嘲笑。面对这种情况,陆某要求廖某公开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但遭到了拒绝,理由是网络是虚拟的,廖某享有在个人微博上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陆某无权干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规定,判断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受害人的名誉确实受到了损害,行为人的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主观上有过错。
在本案中,廖某已经侵犯了陆某的名誉权,应当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责任。尽管网民在个人微博上享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言论自由必须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并以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
廖某仅基于怀疑就公开发表对陆某的人身攻击和侮辱言辞,并公布陆某的姓名、住址等信息,宣扬其臆想的事实。这种行为导致陆某名誉受损,贬低了其社会评价。因此,廖某应当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