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案件中应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0-06
国家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引言
几年前的“处女嫖娼案”曾经引发了众多法律界人士对国家赔偿案件中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讨论,而今天的“佘祥林案”又一次把这一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那么,国家赔偿案件中的受害人到底能否得到精神损害赔偿呢?从我国现行的立法和司法解释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本法第三条第(一)、(二)项、第十五条第(一)、(二)、(三)项情形之一,并造成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然而,该法并未规定金钱赔偿的方式,因此在国家侵害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时,受害人由此造成的精神损害得不到金钱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包括医疗费和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而死亡赔偿金则根据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然而,《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方式,其中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虽然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精神抚慰的作用,但其本质仍然是一种财产赔偿。
历史背景和国际比较
《国家赔偿法》颁布于1994年,当时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理论尚不成熟、适用范围还相当狭窄。直到2001年《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颁布,才开始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遭受侵害所造成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相比之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家赔偿法都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例如,《美国联邦侵权赔偿法》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在与私人同等的方式和限度内承担民事责任的要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对非财产损害的金钱赔偿,而《日本国家赔偿法》规定了对被害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慰抚金赔偿。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家赔偿案件中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无责任”理论的影响。然而,这一理论已被西方国家抛弃,且我国《国家赔偿法》对物质损害给予赔偿也是否定了这一理论。将物质利益置于精神利益之上的做法与现代法学中精神利益高于物质利益的观念相冲突。因此,我国应考虑修订相关法律,以确保受害人在国家赔偿案件中能够得到恰当的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