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要账骂对方属于名誉侵权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去要账骂对方属于名誉侵权吗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9-03

 
98062

去要账骂对方属于名誉侵权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的规定,要确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受害人确实遭受名誉损害的事实,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是否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例如,在媒体报道中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案件中,如果加害人的主观意图是故意的,那么可以轻易认定其存在过错。但是,如果加害人只是因为报道事实的调查或审查不严谨而导致报道失实,那么如何认定其主观意图呢?在我看来,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监督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应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报道的准确性。因为在我国的国情下,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因此,应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行为人行为违法

对于构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没有明确解释。但是,我认为,根据惯例,此处的“法”应该作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尽管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约束行为人,但违反这些规定并不会导致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救济途径是向相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诉控告,要求主管机关对行为人进行处理。

存在损害后果

由于名誉权的特殊性,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与一般侵权行为的后果表现不同,前者较为隐蔽且举证困难。例如,公民因为加害人的行为导致社会和他人对其品德评价降低,或者法人因加害人的行为导致商誉下降、合同被终止等。我国尚未明确规定名誉权损害后果的具体表现形式,涉及名誉权的案件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没有法定和统一的衡量尺度。这也是完善名誉权保护制度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一般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我认为,侵害名誉权的构成必须是违法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后果。如果确定违法行为与间接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必然导致权利滥用,这与名誉权保护制度的初衷相违背。

延伸阅读
  1. 同人小说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问题的考量
  2. 原告:_______,_______族,______年_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赔偿方式
  4. 发微信辱骂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5. 财产分割引分歧前夫博客内辱前妻构不构成侵权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出租屋失火的处罚依据消防法
  2.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3. 阿里首诉造假店: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4.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
  5. 家人被私闯民宅怎么处罚
  6.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7. 盗窃公私财物怎么处罚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