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1-26
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属于民事侵权,即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对于轻微的名誉损害,可以视为一种民事侵权行为。然而,对于情节严重的名誉侵害行为,可能构成诽谤罪,从而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名誉权的侵害是指散布虚假的事实,以降低被侵害人在社会上的声誉和评价。根据相关规定,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行为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但必须经过人民法院的审查。恢复名誉和消除影响的范围通常应与侵权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范围相当。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犯诽谤罪的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然而,只有被害人自诉告发的诽谤罪案件才会受理,其他情况下法院不会受理。另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行为不在此限。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指的是以下情况:诽谤导致被害人死亡、引起当地群众公愤或影响国际关系等。在这些情况下,法人、团体、组织也可以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是散布捏造的虚假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了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然而,名誉侵权行为中,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事实愈真实,侵权程度愈重。
在诽谤罪中,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犯罪对象。然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例如,散布虚假消息、诋毁某工厂产品质量等行为,旨在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对方。即使造成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罪行,而不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可以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存在不实成分,也不应认定为诽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