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5-15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佣关系中雇工受伤并不能被认定为工伤,也就是说,受伤的劳动者无法申请工伤赔偿。
要构成工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在雇佣关系中,雇工与雇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并不构成劳动关系,因此无法适用工伤赔偿。对于这类受伤情况,只能适用一般民事侵权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的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如果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或分包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条件,应与雇主一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于雇工的伤情确定,只要有鉴定资格的机构均可以确定其伤情等级。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服,当事人可以经协商到鉴定机构重新鉴定,或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雇佣损害赔偿的时效为一年。如果受害人明知或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可以在一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律保护。受害人也可以直接向雇主和相关单位主张解决,此时时效中断。
如果雇员要求雇主承担民事责任,必须符合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即首先,雇员必须有损害事实存在;其次,雇主有违法行为;再次,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后,雇主在主观上有过错。只有具备以上要件,雇员才能要求雇主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