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1-22
原告丁某是乐安县一名个体司机,被告A公司在2006年6月17日承包了一项水泥公路建设工程。后来,A公司的代理人郭某将该工程的水泥路面工程分包给了被告胡某。根据口头约定,原告丁某等四人负责运输搅拌好的混凝土,并每运输一板混凝土获得4元钱的报酬。此外,原告等人还需要自行负担车辆和燃油费用。被告胡某并未具体规定原告的工作时间,但要求原告等人在搅拌机启动后不得停止运输,并由胡某指派的人员指挥具体施工。
然而,在2006年11月3日,原告在被告选定的掉头地点倒车时发生了翻车事故,导致原告腰椎受损并造成二级伤残。在多次协商未果后,原告以被告在雇佣期间未尽到劳动安全保护义务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就本案定性有两种不同意见:
支持此意见的理由是:虽然胡某与原告口头约定原告自带运输工具并负担燃油费,且约定每运输一板料的价款为4元钱,但这只是计算劳动报酬的一种方法。原告在该工地上进行的是持续性劳动,而非一次性完成工作。原告的工作时间、工作起止由胡某的现场施工指挥人员管理和支配,双方存在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因此,原告与胡某之间的关系更符合雇佣法律关系的特征,而非一般的运输合同关系。
支持此意见的理由是:原告丁某自带运输工具并自行负担燃油费、修理费等,具备承运人的构成要件。双方约定运输每板混凝土的价款为4元钱,这是运费的约定。被告胡某支付的是运费,更符合运输合同法律关系的特征。同时,在运输合同关系中,胡某对原告的具体运输行为进行指示并未违反运输合同的法律特征,只需对自己的不当指示承担过错责任。值得一提的是,该运输合同是一个继续性合同,即除非当事人提出解除或符合约定的解除条件,否则合同将持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