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12-18
本文旨在规定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作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本文引用了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和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1 生产性毒物:指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并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2 工作地点:指职工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 有毒作业:指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指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
3.5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指国标GB5044表2中规定的各种毒物的危害程度级别。
3.6 最高容许浓度:指TJ36表4中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7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指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4.1 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为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和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分别用D、L、B表示。
4.2 三项指标的确定:
4.2.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根据国标GB5044表2确定。
4.2.2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根据有毒作业劳动时间表确定。
4.2.3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根据实际测定的毒物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计算。
4.3 分级指数(C)的计算:根据分级指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4 分级级别:根据分级指数范围确定。
4.5 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并注明其他生产性毒物作业的级别。
有毒作业的分级和测定应由劳动部门及其授权的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机构进行。
A.1 采样周期:每年至少测定2次,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进行。
A.2 采样地点:
A.3 采样数量:在测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时,每个作业场所应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数量不得少于5个。
A.4 注意事项:
A.5 分析方法:参照《车间空气监测方法》第二版执行。
A.6 绘制工作地点采样点平面图。
A.7 有毒作业分级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