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0-09
传统上,采矿业一直被尊为农业之后最重要、历史最悠久的人类活动,它为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而非凡的贡献。然而,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采矿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
为了消除矿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与立法。发达国家的复垦政策与立法相对详尽、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例如,美国于1977年颁布了《露天开采治理与复垦法案》,该法案详细规定了矿山复垦的标准、程序和技术要求,包括稳定矿渣堆、恢复表层土壤、降低矿山排水危险等。
此外,美国还通过《综合环境效应、赔偿与责任法案》设立了“超级基金”,规定了逆向责任追究制度与连带责任制度,要求最富有的矿主整理并修复弃用地,并向其他责任方索偿。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复垦政策与立法相对分散、笼统,可操作性较差。中国的矿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且复垦率和标准均偏低。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矿山各不相同,所需复垦的面积大、分布广。持续增长的人口、荒漠化和水土流蚀等问题加剧了耕地短缺的严重性。因此,矿地复垦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必要手段,正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尽管中国的复垦工作有其自身的特征,但是,国际复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复垦政策与立法,明确复垦标准与程序,加强对矿山复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同时,建立逆向责任追究制度与连带责任制度,促使矿主承担起整理并修复弃用地的责任。
此外,中国还可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他国家在矿地复垦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国际间的技术与信息共享。
总之,采矿业与土地复垦的法律立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应加强相关立法的制定与改革,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应对采矿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引用文献1
[2] 引用文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