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21
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网络空间中涉及网络特性的纠纷、诉讼以及犯罪活动日益增多。这些纠纷和犯罪行为包括侵犯著作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以及诈骗、传播淫秽物品、网络盗窃、侵犯通信自由犯罪等。因此,如何运用电子证据来打击网络犯罪和解决网络法律纠纷,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新问题。
电子证据是指以数字形式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或信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表现为文本、图像、声音等形式,最终显示在特定或不特定的网络终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范的解释和司法实践中的判例,电子证据被认为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属于视听资料的范畴。
从内容上来看,电子证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犯罪过程中形成的电子证据,即犯罪分子在网络空间留下的痕迹。另一类是刑事诉讼过程中形成的电子证据,即司法机关收集的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电子证据属于间接证据。电子证据不能单独、直接地证明待证事实,而必须与其他证据联系在一起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例如,在某人办公室的计算机中发现存储有淫秽的个人网页,如果没有其他相关证据的支持,不能直接认定该人具有利用网络进行色情犯罪的行为。
与其他所有证据一样,电子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在评估一项电子证据的证据效力时,需要考虑生成、储存和传递该证据的可靠性,以及保护信息完整性的措施和鉴别发端人的方法等因素。只有当电子证据在生成后至侦查取证时的各个阶段都保持了数据和信息的原始状态,并且没有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或破坏,才能认定该电子证据是合法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