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0-19
在电子商务领域,应坚持利益均等原则,确保各国平等分享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利益。电子商务的无国界性质要求我们不应破坏现有的国际税收分配格局,保持税收利益的国际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将会对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跨国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交易模式,但买卖之间的基本关系和东道国获取收入的事实并未改变。因此,限制非居住国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是不合理的。
电子商务的净进口国应该维护自身应有的税收权益。国际组织在制定协议、参考规范或重新解释现有原则和概念时,应综合考虑各方利益,避免使电子商务净进口国承担额外成本。应寻求解决方案,弥补损失,保持利益的平衡。
在跨国电子商务课税问题上,应遵循利益均等原则,强调电子商务净进口国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为此,需要修订或重新解释现行国内所得税法和双边税收协定中不适用于电子商务的原则和概念,以寻找新的依据来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尽可能消除电子商务净进口国对非居民跨国电子商务所得征税的限制。我们应该突破对某些概念的狭义理解,不仅仅以"有形的物理存在"作为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依据,而是发掘能体现电子商务特性和交易实质的来源地课税连结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将因特网视为信息的高速公路,将在本国信息高速公路上流动的商业信息视为合理的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在处理税基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比*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和解决方式,虽然它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应保持慎重,不轻易做出承诺。
目前,一些国家明确表示非居民企业在来源国设立的网址并不构成常设机构,因为这些网址通常只起到广告和展示的作用,目的是吸引潜在客户,非居民企业通过它进行的活动应被认为是辅助性和准备性的。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难准确界定网址的实际功能。相对于传统的有形地址,电子地址在功能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注重把握税收管辖权经济连接因素的本质。
认定电子地址是否构成常设机构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在商业电子数据空间范围内建立的常设机构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二是哪些利润应归属于事实上的常设机构。目前对于这两个问题存在争议,焦点是在哪一点上电子数据的出现可以被视为常设机构。在避免双重课税的税收协定中,常设机构不包括只用于展示的设备(包括电子设备)。例如,一个服务器用网页广告来宣传公司的产品(但不接收订单),如果这个服务器另外建立了一个常设机构,那么这个网页就不被视为常设机构。常设机构也不包括在某一管辖范围内对存货的维护。例如,如果一个服务器用计算机程序为顾客上载商品,也不属于常设机构的定义范围。然而,如果一个服务器设立了接受订单和付款(如信用卡支付)的网页,那么它就不能排除在常设机构的定义之外。为了防止纳税人利用常设机构概念上的缺陷逃避税收,许多专家希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财政事务委员会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改变对常设机构的解释,转而关注"有效经营"的发生地,尽量减少对常设机构实际位置的考虑。虽然"有效经营"这一概念难以具体界定,但它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为寻求解决方案提供了方向。
此外,根据OECD范本注释对常设机构作出的解释,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确定了有效经营地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将利润划分到该常设机构,从而计算在某一管辖范围内的税额。将确定的利润划分到常设机构是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前提,也是衡量约束条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
我国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概念和约束规范,尽管跨国电子商务暂时没有对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构成威胁,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有必要对现行税法中的个别条款和概念进行修订,采用更具弹性的用语,充分体现有效经营这一基本特征。相关的实施细则应注重可操作性,不脱离现有的征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