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国电子商务的所得性质如何认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主体法律知识

对跨国电子商务的所得性质如何认定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2-21

 
94522
对跨国电子商务的所得性质如何认定

电子商务中的所得来源地确定原则

不同所得性质的约束标准

根据国际规范,约束非居住国行使来源地管辖权的标准根据所得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营业所得通常以"常设机构"的概念来解释其来源地,劳务所得可以根据劳务提供地或劳务所得支付地来确定其来源地,投资所得可以根据投资提供地或投资使用地来确定其来源地,而特许权使用费通常以其发生地(支付人所在地)为准。

电子商务中的数字化商品和服务

然而,在电子商务中,部分有形商品和服务以数字形式提供。在因特网上,最快增长的领域之一就是在线销售信息和数据的业务。用户可以在线浏览或直接下载各种信息,如报刊、书籍、影视作品、股市行情、家庭装修等。这种数字商品的销售所得实际上已经模糊了传统意义上营业所得和劳务所得的区别,有人甚至认为从网上下载信息所支付的费用应属于特许权使用费范畴。因此,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划分所得性质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税收成本的角度来看,这种划分显得不经济。

电子商务中的所得划分

根据对电子商务的分类,主流观点倾向于将电子商务的所得划分为"有形所得"(销售有形商品所得)和"无形所得"(通过因特网销售数字产品所得)两类。"有形所得"归入传统意义上的营业所得范畴,而"无形所得"则纳入劳务所得范畴。虽然这种划分不是十分严密,但却很实用。

对电子商务所得的预扣税方法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考虑电子商务所得性质的同时,可以采用预扣税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收入来源国(消费地)先征收10%的预扣税,并允许销售商将这笔预扣税计入成本。销售商的居住国应对这笔10%的已纳所得税给予抵免或免除。然而,这种方法对于东道国的最终消费者并不适用,因为他们无法将预扣税计入成本。

电子商务中所得来源地确定原则的争议

电子商务中数字化产品性质认定的分歧导致所得来源地确定原则的混乱。各国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很大争议,因为这直接影响国家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在1998年10月召开的OECD财政部长会议上,欧盟提出了将数字化产品的提供视同劳务的提供而征收增值税的提议,并迫使美国接受了该提议。根据欧盟的提议,通过网络提供劳务,如果消费者或供应者的任何一方在欧盟国境之外,则以消费者所在地为劳务供应地;如果消费者和供应者都在欧盟境内,则以供应者所在地为劳务供应地。
延伸阅读
  1. 所得来源地确定原则是否适用于跨国电子商务
  2. 电子商务交易的概念是什么
  3. 电子认证的概念
  4. 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概念
  5. 电子支付安全技术研究

电子商务热门知识

  1. 法律承认电子合同吗
  2. 交房租电子合同有效吗
  3. 电子支付的风险有哪些
  4. 电子支付方式有哪些
  5. 电子商务旅游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6. 网络安全法生效的意义是什么
  7. 电子商务公司注册费用
电子商务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