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网络安全法处罚规定是如何规定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主体法律知识

违反网络安全法处罚规定是如何规定的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1-05

 
94500
现在的网络技术是比较发达的,很多的交易和应用都会在网络上面进行,所以说就产生一些违法分子,那么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的话会如何处罚?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违反网络安全法处罚规定的详细解释

第一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1. 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组织、指使他人散布;
  2. 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组织、指使他人散布;
  3.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且情节恶劣。

第二条:情节严重的网络诽谤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应认定为“情节严重的网络诽谤”:

  1.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
  2. 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3. 在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并再次诽谤他人;
  4.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网络诽谤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应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网络诽谤”:

  1. 引发群体性事件;
  2. 引发公共秩序混乱;
  3. 引发民族、宗教冲突;
  4. 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5. 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
  6. 造成恶劣国际影响;
  7.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条:多次实施网络诽谤构成犯罪

若一年内多次实施网络诽谤行为未经处理,且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达到构成犯罪的程度,应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辱骂、恐吓他人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若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且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应定罪处罚。

第六条:敲诈勒索罪的构成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若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或多次实施上述行为,应定罪处罚。

第七条:非法经营罪的构成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若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发布虚假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且具有一定数额或严重情节,应定罪处罚。

第八条:共同犯罪论处

若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并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应共同犯罪论处。

第九条:同时构成多种犯罪的定罪处罚

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同时又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其他犯罪,应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条:信息网络的定义

信息网络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处罚规定

第一条: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之一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应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1. 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放任传播,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2. 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第二条: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之一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应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1. 致使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采取紧急疏散措施;
  2. 影响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
  3. 致使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
  4. 造成行政区域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
  5. 致使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6. 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

第三条: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之一条的规定,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应酌情从重处罚以下情形之一:

  1. 致使航班备降或返航,或中断运行;
  2. 多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3.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
  4. 造成乡镇、街道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
  5. 其他具有酌情从重处罚情节的。

第四条:造成严重后果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之一条的规定,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范围内,应处罚以下情形之一:

  1. 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一人以上重伤;
  2.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
  3. 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
  4. 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
  5.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第五条:同时构成多种犯罪的定罪处罚

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应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六条:虚假恐怖信息的定义

虚假恐怖信息是指以发生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情、重大疫情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真实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违反网络安全法规定的处罚进行了详细解释。其中包括了网络诽谤、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行为的界定和相应的处罚规定。此外,还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行为进行了解释,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以上规定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促进网络安全的维护和发展。

延伸阅读
  1. 网络犯罪有什么特点
  2. 具体哪些行为触犯网络安全法
  3. 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是否需要备案
  5. 国家网信办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电子商务热门知识

  1. 法律承认电子合同吗
  2. 交房租电子合同有效吗
  3. 电子支付的风险有哪些
  4. 电子支付方式有哪些
  5. 电子商务旅游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6. 网络安全法生效的意义是什么
  7. 电子商务公司注册费用
电子商务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