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破产时资产变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6-02
国有企业破产中资产变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在国有企业破产中,资产变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企业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律制度滞后,对破产财产的处理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导致在资产变现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 对破产财产的保管不善,导致资产流失。根据现行破产法的规定,破产企业在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后,应全面清理并妥善保管企业财产,以保证财产的完整性。然而,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在进入破产程序之前就已经关门歇业,导致企业资产长期无人管理。即使进入破产程序后,负责处理的管理人员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随意占用、侵吞破产财产的现象普遍存在,进而导致资产流失。
- 破产企业的资产评估不合理,导致资产流失。资产评估是变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债权人的利益。然而,在实践中,除国有土地等资产由相关部门评估后挂牌出售外,其他如厂房、设备等资产的评估往往只根据破产企业财务上的帐面数字参考市场行情商定价格。缺乏聘请评估机构对企业财产进行评估的做法,往往导致破产财产的低值高估或高值低估,进而导致破产财产被贱卖或需要多次降价拍卖,损害企业和债权人的权益,同时也影响审判效果。
- 职工安置费用主要依靠资产变现,给破产进程带来压力,导致资产被贱卖。国有企业破产时,职工安置问题是一个重要难题,也是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职工安置费用主要依靠破产财产的变现。实践中,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尽快安置好职工,不得不加快资产变现速度,有时甚至在明显低于市价的情况下贱卖资产,导致资产流失。
- 部分破产企业主管部门违法自行处理企业财产,减少了企业可供变现的财产。一些破产企业的主管部门在企业机器设备等方面进行违法自行变卖处理,只留下一块国有土地进行破产,甚至连国有土地使用权都被主管部门变卖处理掉。
二、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规范,以保护企业的破产财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变现率:
-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构,加强破产财产保护。赋予债权人会议对清算组及其活动的监督权,由债权人会议对清算组及其活动进行监督。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在企业原管理组织和留守人员无法正常履行管理职责、无法保护好破产财产的情况下,成立企业监管组,加强对破产财产的保护。此外,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对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破产的监督职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规范资产评估,防止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清算组应聘请具备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行评估,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将评估结论交债权人会议、清算组讨论通过后作为处理破产财产的基本依据。企业监管组和人民法院应对评估行为进行监督,确保评估行为公开、公平、公正。
- 遵守规则,灵活操作,提高资产变现率。
- 对资质较好的破产财产,尽量实现整体出售,提高资产的利用价值。
- 对资质较差的破产财产,可以分解或分批进行拍卖,边变现边安置企业职工,既可加快案件审理,又可节约破产费用。
- 对于短时间内很难按评估价格拍卖变现的破产财产,不应因职工安置的压力而急于变现,以免导致资产贱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处理,如将破产财产租赁给他人,用租赁费安置职工,或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评估价为基础参照市场价进行收购,再由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社保费用等。此外,破产企业主管部门也可以代管或收购破产财产。
通过以上措施的完善和规范,可以有效保护国有企业的破产财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变现率,从而维护企业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破产案件的及时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