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债务重组所得税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07
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两个公司债务重组所得税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企业所得税处理,就能比较清晰的理解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概念。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大家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如何处理债务重组的企业所得税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第四条规定
根据《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债务人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除非企业改组或清算有其他规定,应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并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债务人应确认与资产转让相关的所得。
案例说明
以甲公司欠乙公司售货款20万元为例,由于甲公司面临财务困难,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经过与乙公司协商并达成协议,乙公司同意接受甲公司一批库存商品抵偿债务。该批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2万元,公允价值为15万元,计税价等于公允价值。根据债务重组新准则第五条规定,甲公司应将20万元-15万元=5万元计入当期损益。因此,相应的会计处理应为:借记“应付账款”20万元,贷记“库存商品”12万元和“营业外收入”8万元。换句话说,甲公司应确认以公允价值15万元的商品抵偿20万元债务实现的5万元所得,以及以12万元商品按15万元视同销售实现的所得3万元,合计实现所得8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然而,这种处理方式没有考虑甲公司用库存商品抵顶债务所产生的视同销售行为应计提的增值税销项税金。如果考虑增值税销项税金,甲公司在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中,除了冲减“应付账款”20万元,减少库存商品12万元外,还需要增加“应交税金”2.55万元。这样,“营业外收入”将不再是8万元,而是5.45万元。这样的处理结果与按照新准则计算的8万元不符。如果按照新准则确认债务重组收益为8万元,那么计提的增值税销项税金将无法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的所得税处理方法
这是一个关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理解的问题。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后一种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是正确的,并且企业所得税上也应按照后一种方法确认债务重组所得5.45万元。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抵偿债务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的公允价值是含税的,而后者的公允价值是不含税的。我们应将甲公司以商品偿债的行为分解为两项行为:销售商品和以销售商品的公允价值偿还债务。我们知道,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因此,在计算甲公司销售商品实现利润时,公允价值不包含税款。以转让商品的公允价值15万元减去转让成本12万元,实现的销售所得为3万元。而以商品还债时,双方都按商品发票金额计算,此时计算偿还债务所得的公允价值包含税款。因此,甲公司以含税价17.55万元偿还同样是含税价20万元的债务,获得的所得为2.45万元。根据《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债务重组业务中,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包括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等,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根据此规定,债务重组实现的所得为5.45万元。因此,根据相关法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按照后一种方式确认债务重组所得税,即5.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