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托管模式有几种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1-14
债务托管作为企业债务重组的一种模式,是指债权人将亏损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等的不良债务委托给专门的托管机构负责管理、经营,从收益中逐步归还债权人。
企业债务托管模式的法律专业术语解析
1. 政府托管模式
政府托管模式是根据受托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1 德国的托管局模式德国统一后,德国联邦政府通过设立托管局这一政府机构对原民主德国的国有企业实施债务托管。这种模式是政府托管模式的典型代表。
1.2 墨西哥的“国有企业瓦解司”模式墨西哥的“国有企业瓦解司”模式采取先评估后关闭、合并或进行拍卖的基本做法。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先保护一段时间,待恢复后再进行拍卖。
1.3 马来西亚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模式马来西亚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模式首先是国家产管理公司向银行购买不良资产,然后根据资产评估情况,决定相应的出售、转让或合并。
2. 银行托管模式
银行托管模式是指银行受其他债权人、股东或政府的委托对债务人进行托管,以确保其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
日本的银行托管模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由三井、三菱等六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向日本中央银行大量贷款,为托管企业的债务重组以及重组后的运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这一模式中,银行一方面充当资金提供方,另一方面通过派遣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扮演被托管企业的监督者角色。
3. 机构托管模式
机构托管模式中,受托方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会经营、善于管理的优势企业。机构托管的特点是在目标企业的产权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优势企业获得实际上的控制权,通过企业重组的行为完成债务重组。
机构托管模式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3.1 托管企业结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在一定期限内保证受托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债权债务的处置方式。
3.2 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在受托有效期内,由托管企业分期获得被托管企业的债权和债务,最终实现法人主体的变更。
3.3 托管企业按约定进行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出售或拍卖。托管企业按约定接受债权人委托,并以经营方式使债权人兑现或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