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4-21
上市公司是发展比较强大的大公司,并且,债务重组是上市公司中有较为常见的应用,不过,现如今国内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财务。对相关信息使用者据以做出正确决策都有不利的影响,这样会让上市公司产生各种财务问题。那么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有哪些?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讲解。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法律问题
虚列资产和不真实的会计报表
根据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在接受非现金资产时,应按照应收债权的帐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来确定入账价值。这意味着,在以非现金资产或债务转为资本的方式清偿债务时,资产的价值通常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然而,债权人按照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从而使所接受的资产的价值大幅提高。这导致在重组日到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期间虚列了资产价值,尤其是当债务的账面价值远高于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实际价值时,债权人可能大规模虚列资产。这容易给报表使用者造成误解,也违反了谨慎性原则。当然,债权人按照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的前提是期末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由于非现金资产缺乏活跃的市场和公允的市价,以及资产本身价值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企业自身原因,不愿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不愿或完全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不一致性原则的违反
根据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当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权人接受的现金资产低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而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务转为资本的方式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而不将债权的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实际价值的差额作为重组损失。这违反了一致性原则。当债权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务转为资本的方式清偿债务时,债权人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可能为债权人操纵盈余提供新的机会。债权人在重组过程中作出了让步,发生了重组损失,却又不能计入债务重组损失,而必须计入资产的价值中,债权人就可能通过其他方法来弥补这个损失。
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问题
根据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如果债权人重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债权人应将重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并将减记的金额作为当期损失。如果债权人重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于或小于将来应收金额,债权人则不做账务处理。然而,在这种重组方式下,债权人需要比较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和修改债务条件后的未来应收金额,以判断是否进行账务处理。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有可能出现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小于未来应收金额,但大于未来应收金额现值的情况。换句话说,债权人实际上作出了让步,发生了重组损失,但由于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而没有进行账务处理。
“重组债权账面价值”概念的应用问题
债务重组准则采用了“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债务重组会计事项计量基础。所谓重组债权账面价值,是指在重组日应收某项债权的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事实上,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无论以何种方式抵偿或清算所欠债务,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清算金额和计量基础是一致的,都是以彼此相对应的应收、应付账款余额为结算依据。除了某些以应收债权换取其他资产等特殊情况外,大多数需要进行债务重组的应收债权是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而且通常会提取较高比例的坏账准备,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全额计提。